读《品味四讲》有感
时间:2018-07-02单位/部门:祥云县法院作者/编辑:杨梅点击:
读完了蒋勋先生的《品味四讲》一书,感触颇多,恰如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般,读罢后思绪如柳絮,絮絮不已。
《品味四讲》和《生活十讲》以及《孤独六讲》共同构成了蒋勋先生对生活美学的思考。在《品味四讲》中,透过食衣住行来审视美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
啖食而言,我们的饮食越来越趋向于快餐化,即使时光闲暇,我们仍缺乏对饮食的欢愉感,习惯狼吞虎咽难以细嚼慢咽。求快往往是内心焦灼的表象。蒋勋先生在书中所言:现代人的饮食目不暇接,人们吃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把自己喂饱,为什么会用喂饱一词,就像我们喂自己的宠物、喂动物一般,不在乎饮食过程中的味蕾和美好的记忆。现在我们生活殷实,山珍海味都可以得到,但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宴席上的华觞流转记忆中最好吃的东西却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如妈妈做的素炒空心菜,早春的雨后,那湿漉漉的田埂上,绿油油的空心菜肥硕的根茎和枝叶,轻轻一采,汁水外溢,伴随着青草香,小心翼翼的把它放进竹蔑篓里等待妈妈的掌勺功夫。烟火气里那嫩嫩的空心菜汁水伴随着薄片的蒜香喷薄而出,构成了小时候的记忆。生活之美现于细微,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慢食方能食之有味。
我们的祖先原是衣不蔽体,足不适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多”是为常见却也成了负担。就华裳而言,女孩子总是感触颇多。最好的衣服永远都是下一件。但站在五彩斑斓的衣橱前,大多数女孩子却无所适从,多数时间都是浪费在选择上,最后却一无所获涂添烦恼。日本新整理代表山下英子在书《断舍离》中称:收纳不是从看得到的地方转移到看不见的地方,真正的清理是内观自己,透过清理外来世界来肃清内在世界的烦恼。在清理过程中发现自己最需要最珍贵的,只有你留下来的是你最喜爱的,你才会生活得喜乐,同时也减少了选择的困苦。物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致生活远比选择困难愉快得多。
说起住,我有一些鄙见。房屋没有温度只能称其为房屋。我们都喜欢大房子,觉得房屋有多大幸福度会相应提升。但这是一种谬见。蒋勋先生居住在台湾一条河流的边上,友人来访时总觉得路途遥遥,但一进房屋,扑面而来的水汽氤氲,窗明几净的飘窗,微微泛红的夕阳往往会让友人心境寂然。我们的居所不应囿于大小,洁净舒适应为首选。现代房屋大都喜爱在阳台周围及窗户上安装铁窗,以防止危险发生,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我唯青睐于空阔的阳台,青青的藤蔓和绯红的月季。现代建筑大多是缺乏美的,我们的住所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个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堆砌起来的盒子,安上铁窗后更像是一所所大型的囚牢,关上门后锁在自己的世界,锁断了和外界的联系。身处现代也许是求而不得,故而尤爱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网络上有鸡汤所言: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行走的意义在于经历,走马观花的游走于各地发各种朋友圈晒游记是行走的一种,我钟爱的行走是浅淡的。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说过的这一席话恰如我的心性:人生是一场旅行,别人喜欢做人生的主角,我是人生的旁观者。我看着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喜欢随着它们舞蹈,在竹海溪流山涧处,在姹紫嫣红水墨间。求学期间曾有幸拜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和塔莎的《塔莎的花园》,印象最深的是自然之美,美得如此纯粹干净。社会发展目不暇接,压力也与日俱增,心灵疾病越来越突出。大自然是最好的疗愈师。闲暇时不妨四处走走,远离城市喧嚣,闲看云卷云舒,静听鸟语莺歌。
我们所大肆宣扬的东西往往就是我们所缺失的。矛盾和纷争之源都是人的内心在作祟,我们无法如圣人先哲般饮泉抚琴听禅修养心性,但至少能多看多读多思考,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无完人,心态极为重要,看开看淡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单位:云南省祥云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