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理市法院赵国材
时间:2015-01-28单位/部门:作者/编辑:点击:

 

接地气的好法官
 
一说到法院工作,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官坐在神圣的审判席上,敲响庄严的法槌。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也是法官,却不坐在审判台上;他们不是警察,有时却要天涯海角追击“老赖”。他们就是法院执行法官。
今年57岁的赵国材是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法庭的一名老法官。二十年的法官生涯一直从事执行工作,他不仅用法律办案,更是用“心”办案。他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努力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为群众撑起一片和谐天地,用自己孜孜不倦的精神演绎着一位基层老法官的亲民情结。
 赵国材,1957年9月生,汉族。1978年在怒江州贡山县边防局工作;1980年转为贡山县武警大队丙中落边防派出所工作,学会了傈僳族语言;1994年转业至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人民法庭工作至今。扎根基层二十年,赵国材不仅学会了白族语言而且还在喜洲扎根,成家立业。2009年,被大理市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大理市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公务员,被中共大理市喜洲镇委员会评为技能先锋;2012年被中共大理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大理市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被中国共产党大理市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大理市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学会“群众语言” 办案如鱼得水
“群众语言”是沟通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的媒介和桥梁。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交际则无法顺利进行。人民法官特别是身处基层一线的法官,整天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工作对象是群众,服务对象是群众,平时说话办事能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能不能取得群众理解和信任,这与他们能不能、会不会说“群众语言”关系密切。因此,法官,办案要用“群众语言”。这对法官沟通交流本领的提高,亲和力的增强,定纷止争能力的提升,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特别是在大理地区,会讲白族语、懂民族风俗,对生产生活、日常工作都有很大的便利,法庭的工作人员会讲白语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大的意义。赵国材在喜洲法庭工作了二十余年,干警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赵师”,他原本是法庭唯一的一位不是白族的法官,但为了能更好的干好工作,努力学习白族话,二十多年的基层法庭生活,让老赵师能说一口流利的白族话,并且熟悉了法庭辖区内的一村一社、一草一木,与当地的白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老赵师是法庭的“镇庭之宝”,法官们外出办案,只要老赵师在心里都特别踏实。赵国材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干警说:“法律术语和白族民间用语在很多时候都是难以互通的,所以要将法律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让当事人听懂,更要让当事人理解,特别是在调解纠纷的时候,十句汉语往往也抵不上三句白语。用白语和他们交流,当事人的态度就从戒备转为亲切了。
赵国材认为,当前,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一些群众由于受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面对法官在审执工作中所讲的一些法律专业术语,听不清,弄不明,如似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结心病解不开,疑团疑虑抹不去,这样对法院的裁判结果发生抵触情绪就难以避免,使审执本应达到的社会效果打了折扣。如有些案子,原本案件事实清楚,审理程序合法,裁判结果得当,而当事人却呼天喊地冤枉,长期东奔西跑,不断申诉、上诉、上访。为了学习白语,赵国材想尽了一切办法。在法庭,他要求会白语的同事用白语和他交流,从一字一词学起。不懂的反复请教同事,工作之余自己刻苦联系。由于妻子是喜洲本地人,这对他学习白语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在家里,日常沟通,他要求妻子必须用白语和他进行沟通。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赵国材便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白语。
不畏难不怕苦 耐心细致为民伸张正义
“进入执行的一般都比较难弄,好说话的当事人要么在判决前调解了,要么在判决后也自动履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赵国材一语道破了“执行难”的原因。赵国材作为喜洲法庭一名执行法官,每天都要执行形形色色的纠纷案件,从事执行工作20年,他一直奔波在路上。
2010年9月的一天,一大清早便有两位老人相扶着来到赵国材的办公室,看上去两位老人已有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在见到他后含泪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子不养我”。随后从内衣兜里摸出了几张纸递给他。老人递过来的纸张是一份已经生效的民事调解书。由于年纪大加之对法律法规及程序的不知晓,两位老人在案件的表述上很不清楚,赵国材陪着他们聊了会儿家常稳定他们的情绪,并向他们保证法院一定会将这件事处理好,一定会让他们老人有个着落。在送走两位老人后,赵国材立即赶往大理市人民法院借调了相关的案件审理卷宗:
两位老人是在双廊镇大建旁村委会二组的李启华、杨桂芬。两人共生育三子一女,小女儿因先天性小儿麻痹仍由两位老人照顾。三个儿子均已成家,小儿子在外上门。后来分家,因小儿子在外,便约定父母及小妹由大儿子和二儿子轮流接养照顾,将老人建盖的房屋分给大儿子,三儿子出一定钱粮供养。
2010年,在约定的二儿子的照顾期期满后,大儿子未将老父母及小妹接回家中供养,反而将大门上锁,拒绝接养两位老人和小妹,老人因此将其告上法庭。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法庭做出生效民事调解书,确认分家协议有效,明确大儿子的赡养义务及供养的钱粮数目,并确认大儿子家中老人建盖的三间耳房归老人及小妹居住、管理。但在调解书生效后,大儿子仍然拒不履行调解确定的赡养义务,两位老人及小妹仍由二儿子在照顾。”
当天下午赵国材就赶到大儿子家中和他说了两位老人申请执行这件事,也和他表明了他应尽的赡养义务和相应的法律后果,但其仍然拒绝履行。两周内赵国材和执行庭法警先后五次找到大儿子家中,但大儿子态度蛮横拒绝赡养老人。最后,大理市法院批准调院里法警协助强制执行,同时邀请双廊镇司法所、大建旁村委会相关人员协助执行。迫于压力,大儿子将大门打开,但随后离开。考虑到两位老人及小女儿行动不便,赵国材让法警将两位老人搀扶进老屋,将小女儿背入室内,并组织执行人员将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搬至老屋之中,并令大儿子当面交付调解确定的供养钱粮,同时再次向其明确其赡养责任及不履行责任的相应法律后果后,案件执行终结。
事后,赵国材十分感慨,他说:“这个案子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辛苦将子女抚育成人,子女却不赡养父母,这违背了我们的社会道德,而我们法院,就应当作为社会道德的底线来守护好社会公正和道德。本来打这个官司,就已经使两个老人很受亲情的伤害,而执行中,大儿子打开铁门后就自己离开,我想这肯定让两个老人的心更冷。最后我召集所有参与案件执行的人员一起主动来帮老人搬家,其实当时大家都在想着用力所能及的行动来温暖老人的心。”
家住湾桥镇的大学生李某因一次意外交通事故导致残疾。案子由大理市法院审理,也作出了相应的判决,可判决下来生效后如何将款项执行到位就成了个难题。交通事故导致李某残疾、智力下降,李某的弟弟更是觉得是自己约哥哥外出导致哥哥遭遇不幸,于是过于自责选择了轻生,这给他们的父母带来了巨大惨痛的打击。父母辛辛苦苦供起两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在为李某和他的弟弟感到惋惜的同时,赵国材想到的是既然我们无法阻止已经发生的事实,就应当尽全力补救,就应当全力执行,第一时间将判决确定的赔偿款项送到当事人手上。”由于被执行人拒不执行,那时候全庭的人都在想办法如何把20多万元钱执行到位,可以说每位干警都参与到了执行中来,大家从村里、镇里,从银行等各个方面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但都没有进展。
当了解到怒江州有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时,赵国材丢下家里需要照顾的家人,驱车赶往怒江,需找被执行人。赵国材说:“和李某家不同,我有着美满的家庭,所以我更能体会李某父母的心情,要尽快帮助他们走出事件阴影,重新振作的心情。”
到达怒江找到执行人后,赵国材马上开始做执行人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执行人被法官的诚意所感动,答应马上筹借执行款。“当时我手里抱着20多万元连夜赶回大理,路上的心情也只剩下欢喜。作为一个人,我应当如此,而作为一名执行法官,我更应如此。”
二十年来,赵国材一直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不畏艰辛公正办案,不厌琐碎执行各种案件,最难办的案件总是抢着接手,最难做的工作的当事人总是耐心说服,一心扑在工作上,二十年来共执行案件逾1000件,参与合议庭审判案件600余件,送达各类文书4690余件.
家庭和睦 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平凡的生活倾注全部的爱,在琐碎的日子里诠释令人动容的孝道。赵国材用执著和激情演绎着男人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成为最佳女“主角”。同事这样评价他:“他既是办案的能手,也是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
作为丈夫的赵国材,工作之余主动承担家庭重任,用他满腔为民的热情,支持妻子从事的教师工作。丈夫总是忙,家庭生活的担子自然落在妻子的肩上。但她并没有感到累,也不后悔,因为丈夫从事的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她毫无怨言地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料理好家务,照顾好老人、小孩,让丈夫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2002年开始,赵国材的妻子因为脑萎缩开始了漫漫的求医之路,每年都至少要住院两次,每次少则半个月,多则2、3个月,且因为生病导致行动不便,需要人随时在侧照顾。妻子的病给家庭抹上了一层灰色,但是赵国材咬咬牙,挺直身躯抗起了工作和家庭两个重担,在兢兢业业工作同时,承担起了照顾妻子、孩子和老人的责任。十多年来,赵国材风里来雨里去,奔忙在法庭、医院和家之间,没有抱怨,没有叫苦,更没有要求特殊照顾,甚至除了院领导和庭里的同事,鲜少有人知道他处在这样的境地里。2013年,赵国材的妻子再次因病情加重而住院,一住就是3个月。那段时间,好好休息成为赵国材的一种奢望。每天下班,他都要由喜洲赶往大理,晚上在医院照顾妻子。第二天大清早又要从大理赶回喜洲上班,就这样一直到妻子出院。期间,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也从来没有请假过。庭长曾要求他请假好好照顾妻子,可他却说:“工作不能耽搁了,每天都有每天的工作,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落下了工作进度。”
说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可是赵国材一直认为,作为法官、作为法律人,不仅应是法律方面的精英,同时也应是生活和工作的智者。要用智慧协调生活、工作,首先做好法官工作,其次处理好家庭问题,这当中需要不断投入很多的精力。“工作二十年来我一直感到家庭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法官,我的追求是事业和家庭要和谐发展、互为动力。我是一个丈夫,也是一位父亲、一个儿子,我会尽量做好这几个角色赋予的工作,承担责任。在工作上,我的家庭和睦了,我的工作也就会带来动力。”
古道热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对于赵国材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替家里有事的同事值夜班,顺路送经济拮据的当事人回家,给迷路游客带路……他总是在同事或者老百姓需要帮助时,默默伸出他的橄榄枝,然后又悄悄离去。对于他做过的好事,他总是一脸腼腆的摇手示意不要再提,或是笑眯眯的转移话题,仿佛做好事是难以启齿的,是害羞的。
7月21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人民的少数本土节日之一的火把节,按照传统,白族人家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和盛大的节日狂欢活动。
可是赵国材在属于大理州人民的民族节日里,工作上也没有一丝懈怠。“这个当事人一直都躲着,打电话也不接,今天过节,我想他可能会在家,就想趁今天去他家里看看。”当天上午十点多,老赵师就从庭里出发了,他打算去邻近的上关镇去找找当事人李某,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老赵师终于找到了当事人,在耐心细致的做了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后,赵国材随即驱车返往法庭。
近日,雨季来临,连日的降雨,导致大理境内道路十分湿滑,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下午二点多,就在赵国材行驶至大凤公路蝴蝶泉段的时候,意外发现一辆旅游大巴车与中巴客车追尾的交通事故,大巴车前挡风玻璃被撞碎裂,车门被挤变形,中巴客车则因被撞侧翻在地,车身严重变形。当时的场面比较混乱,旅游大巴受损稍轻,陆续有乘客从车窗跳出。中巴车受损则比较严重,侧翻在路边的人行道上,车上部分乘客受伤较重,无法自救,开始有热心的乘客和路人帮助把他们抬到路边等待救援。
见此情形,赵国材当即停车,第一时间就拨通了120和110的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了事故发生情况和人员受伤状况,随后立即加入到伤员的抬送和照料中。派出所民警、救护车、交警陆续到达现场,在所有的伤员都得到妥善安置后,赵国材才放下心,带着一身泥水悄悄离开了事故现场。
 “这不算什么,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我自己也是有二十多年的驾龄的老驾驶员,对于这种事,我总感觉自己有那么一种责任在里面,在以往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我也都会第一时间上去帮忙,我们法官最终不正是要维护一方百姓的安定?不论什么时候,人都是最最重要的,这是不变的道理……”“老赵师做好事不留名,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年轻干警的表扬,老赵师连忙不好意思的摆摆手,就埋头去翻阅他的卷宗了……